“纯中药贴”是幌子:一类器械根本不能加中药“医用级中药贴,针对肌瘤,贴关元穴和命门穴就行”——某大药房旗舰店的“宫瘤清穴位贴”,客服说得斩钉截铁,还强调是“一类医疗器械”。但查国家药监局备案才知道,这款产品的真实名称是“穴位贴敷治疗贴”,成分只有远红外陶瓷粉、丙烯酸压敏胶这些物理材料,压根没“中药”的影子。

按照2021年国家药监局修订的《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》,“穴位压力刺激器具”严禁添加中药、化学药物等发挥药理作用的成分——因为一类医疗器械的本质是“物理刺激”,不是“药效治疗”。可不少商家却把“中药成分”当卖点,明明是物理贴剂,偏要装成“中药神贴”,这本身就是违规。

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
“消瘤功效”是局:备案只能“刺激穴位”,却吹成“缩瘤神器”更离谱的是“功效注水”。某“宫大夫”旗舰店的贴剂,直播里直接给肌瘤患者“划疗程”:“3厘米以下拍两盒,3厘米以上拍四盒,贴完就能看到效果”;视频广告里更敢说“不手术不吃药,轻轻一贴改善肌瘤”。但备案信息显示,这款产品只能“通过外力刺激穴位”,连“辅助治疗”都算不上。

有消费者晒单拆穿了套路:“贴里就一个小钢珠,根本压不准穴位,贴了只有点发热,啥用没有。评论全是假的,收货后还被拉进微信发优惠套餐,像搞传销。”而专家更直接—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医生唐志坚说:“一类器械的物理刺激,顶多缓解点局部不适,想让药物直达消瘤?完全是瞎扯。”

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
还有这些“障眼法”:冒充进口、备案号混乱除了虚假宣传,商家的“套路”还有不少:比如某“日本制”贴剂,包装印着日文、配日本专家图,结果生产企业是贵州的,客服承认“原料进口,国内组装”——可查商标才知道,“本桑制药”是国内公司的牌子,还因虚假广告被罚过123万。

更乱的是备案号。某款贴剂一会儿标“皖阜械备20200077号”,一会儿标“鲁潍械备20220011号”,可前者在国家药监局根本查不到,后者的备案企业是山东众之康,和产品宣传的“中药贴”完全不沾边。

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
专家敲警钟:别信“不手术”噱头,耽误治疗更危险为什么这些贴剂不能信?中医科医生白文的话很实在:“就算是活血化瘀的中药,也只能让肌瘤长得慢点儿,想消瘤根本不可能。贴剂连皮肤都渗不进去,咋能到?有的还会引起过敏,得不偿失。”

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邓勇教授提醒:“商家抓的就是‘怕手术’的心理,用‘不手术不吃药’当噱头,本质是利用信息差钱。要是真信了,耽误了手术时机,肌瘤长大压迫膀胱、导致贫血,更麻烦。”

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

其实肌瘤没那么可怕——直径小于5厘米、没腹痛、月经正常的,定期复查就行;就算要治疗,正规医院的针灸、中药能辅助缓解,真到了手术指征,微创也能解决。最怕的就是信了“贴贴就能消”的鬼话,把小问题拖成烦。

与其花几百块买没用的贴剂,不如去医院做个B超,听医生的建议——毕竟,身体的事儿,可不敢赌“贴一下”的运气。